海底捞ceo(海底捞杨利娟:从女服务员到掌舵千亿上市餐企)

52岁的张勇“退位”,43岁的杨利娟“登场”,她接过了海底捞的指挥棒,完成从“最牛服务员”到千亿上市餐企CEO的逆袭。

一个本没有未来的小学文凭的农村女孩,从打工妹到今天25亿身价,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?

海底捞高层大换血,意味着“张勇时代”落幕,“杨利娟时代”正式开启,又将谱写怎样新的叙事?

草根逆袭:

  从“最牛服务员”到千亿上市餐企CEO

2021年,杨利娟以身家125亿元身价登上《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》第7位,以财富16亿美元登上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》。即使如今海底捞股价跌落,也还有25亿身价。

不过,1995年才17岁的杨利娟在海底捞当服务员的时候,可能从没想到过27年后的自己会身价数十亿,还接过了中国最大中餐企业的帅印。

反观她的逆袭或许离不开那个贵人、那份忠诚、那股闯劲。

 1、“贵人”张勇:“一个月160元工资,来海底捞干吧”

1978年,杨利娟出生在四川简阳农村。

她有两个哥哥,做生意惨败欠了不少债,和万千懂事的农村女孩一样,为了给家里还债,她十几岁就辍学出来打工,在简阳县城当起了餐厅服务员。

因为机智利索,被上门吃饭的张勇一眼看中,开出160元工资挖她,这比她当时120元的工资高出了不少。面对高薪承诺,杨利娟并没有接受,直到原先工作的饭馆老板去其他城市发展,才加入海底捞。彼时,海底捞刚成立一年。

千里马也需要伯乐的赏识。

然而一开始,年轻的杨利娟有件很痛苦的事情:张勇老是逼迫她学习。

“张大哥总喜欢搞‘虚’的,指定一些书,比如《致加西亚的信》、《性格决定命运》让我们读,我真是喘不过气来。”

不仅如此,张勇还逼她学电脑,要求她每天写电子版的工作总结。

这让小学文凭的杨利娟很难受,甚至打电话哭着说:“张大哥,我真的干不来了,我不想做了!

结果张勇她训了一顿:你不想学习,不行!你这么年轻,你什么都能学会!

被批评了一顿的杨利娟踏踏实实地上了一个月的电脑班。“后来公司上电脑系统,我一下子就跟上了。”

找准行业、选对公司、跟对领导、不断学习是一个普通人改造自我,实现阶层跨越的唯一路径。

  2、“不要命”的忠诚:“谁要损害海底捞利益,我就敢跟谁拼命!”

2008年,30岁的杨利娟成了海底捞唯一的副总经理,辅佐张勇管理近万名员工。

那时候海底捞名气大增,杨利娟也多了个烦恼——老是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:“都是百万年薪外加股份。我跟他们说:你们不要再来电话了,我不会离开海底捞的。”

而这份忠诚早在1995年就埋下了种子。

那是加入海底捞的第一年,杨利娟家中遭遇债主上门逼债,张勇闻知,直接划出800元帮她解围。

“从此,我就把海底捞当家了,谁要损害公司的利益,我敢跟谁拼命!”杨利娟曾这么说。

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。

她不仅这么说,还是这么做的。

1999年,海底捞刚开到西安,有一天半夜,有三个男顾客醉酒闹事,跟服务员吵了起来,还打了两个女服务员,男服务员们忍不住了,把这三人打了一顿。

但这些男顾客可不是善茬,过了几个小时,带了60多个手持棍棒的大汉,囔囔着不赔5万块,就要砸店。

千钧一发之际,作为店长的杨利娟带领100多名店员冲出店,不到21岁、身高一米六的她,冲到最前面!看见这阵势,那60个大汉心虚了,站在马路对面,硬是不敢过来了。

直到警察来,这场危机才得以解除。杨利娟说她当时忘了害怕,只有一个念头,这个店花了这么多钱装修,绝对不能让人给砸了!

  3、一股“闯劲”:“一桌一桌抓客人,关键改革的执行者”

从17岁进入海底捞,再到现在接下帅印,杨利娟是张勇手把手带出来的大徒弟,身上始终有一股“闯劲”。

1999年到西安开店,这是海底捞跨区域经营的第一家店,起步异常艰难,但杨利娟主动求变:电线杆上贴小广告;用保温壶装豆浆送给附近单位人们,上下班就去公交车站送;甚至直接去大街上往店里拉顾客来吃饭……

就这样,一桌一桌地抓顾客把店救活了,“短短两个月内,西安海底捞店居然奇迹般地扭亏为盈。”对于杨利娟当时的成绩,张勇曾表示惊讶。

到2003年非典时期,海底捞营业额直线下降,杨利娟提出海底捞火锅外卖的想法,缓解了公司当时的经营危机,这还曾被《焦点访谈》作为餐饮业非典时期重大创新,进行专题报道。

再到2014年,处于快速发展拐点的海底捞对管理制度进行革新,在实操层面开始落实师徒制和计件工资,杨利娟则是新制度的负责人。

回顾海底捞几次比较关键的改革,杨利娟都是负责执行落地的那个人。

她一次次又不负众望,2018年海底捞上市,已成海底捞COO的杨利娟,陪同张勇敲钟,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次高光时刻。

临危受命:张勇“退位”、杨利娟“登场”,拉开新序幕!

当下,海底捞正在遭遇大坎。

2021年,因快速扩张叠加疫情影响,海底捞经营未达预期,逐步关停300家左右门店,不久前,发布盈利警告称,2021年净亏损约38-45亿元,这是海底捞28年来首次亏损,几乎把前面三年的利润都亏光了。

此时,张勇站出来承担起责任,承认是自己对趋势判断出现失误,还全面启动“啄木鸟计划”,由杨利娟落实推进。

危难之际,更是大胆放权,把指挥棒交给跟了他28年的“老将”。

他的退位,也许昭示着海底捞的“张勇时代”已经过去,“杨利娟时代”正式开启!

1、董事会“大换血”,海底捞步入管理层年轻化时代

才43岁的杨利娟接挑起了重担,海底捞也加快了步入“高层年轻化”新时代的步伐。

这次人事变动中,与杨利娟一起新获任命的还有两位年轻的80后高管:36岁的李瑜出任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首席运营官,38岁的王金平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首席运营官。

而去年8月,海底捞董事会一口气新增七个执行董事,平均年龄是38.9岁。此次人员变动后,海底捞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由原先的53.6岁降到目前的47.9岁;尤其是执行董事成员,平均年龄由原先的45岁降到目前的40.1岁。

实际上,年轻化不仅成为海底捞董事会的新特色,也普遍存在其管理体系。据透露,海底捞一线店经理及以上人员共计1568位,平均年龄为30.5岁,平均工龄为7.2年。

这意味着海底捞管理体系中有近一半是90后,汹涌的“后浪”正在狂奔而来。

 2、双手改变命运,一批“草根逆袭”的故事还在涌现

管理层大换血,但海底捞的底色并未改变:管理人员必须接触和熟悉一线业务。

去年新增的七位执行董事大多是从海底捞的基层成长起来的,其中有几位更是服务员出身,一路成长到高管。

这次新上任的李瑜和王金平,也是一样。2008年1月加入海底捞的王金平,第一个岗位是传菜员;而李瑜则在履历里这样描述自己:“2007年加入公司,端过盘子,收过桌子,看过台子,捣过乱子,捅过娄子……”

一批批从基层涌现出来的“草根英雄”走上管理岗位,从侧面也证明了海底捞人才培养的过人之处,“双手改变命运”在这里还在发生。

年轻人们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。

公告显示,自“啄木鸟计划”实施以来,海底捞内部管理和运营明显改善。光大证券研报显示,海底捞2022年1月份翻台率环比2021年12月有所上升,达到2021年同期的106%。

消费数据也显示,2022年以来,海底捞的消费热度便高居不下,仅元旦、春节小长假,在中国大陆地区吸引客流超过1300多万人次,而春节期间400家外送点,更是为近6万个家庭提供居家就餐服务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用户投稿资讯

校园外卖配送业务怎么样(开学季大学生创业浪潮,校园外卖项目的优势)

2022-3-6 22:55:22

创业者热点话题

2020最新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:阿里、腾讯领跑,百度掉出前20,附全榜单

2022-3-9 13:40:16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